close

01

仙台,是我這趟旅程中最主要的目標。這個位於日本東北地方最大的城市,是我人生展開日本行以來,最為心心念念的地點。從第一次搭乘東北新幹線以來,相隔十四年,我終於把足跡向北拓展到此地,那種內心的感動真的很難形容。

自藩祖伊達政宗公開府四百年以來,此地就在仙台伊達藩的治理之下蓬勃發展,超越百萬的人口並與鄰近都市形成一日生活圈,各式各樣的產品聞名於日本全國甚至海外。仙台的燦爛輝煌,自然會與那位特立獨行,英氣勃發的「奧州獨眼龍」連結在一起,何其有幸,我可以循著他的足跡遍歷南東北,成就這次的「獨眼龍紀行」。

02

隨著「はやぶさ」停靠在仙台車站的月台旁,我跟著一堆穿著風衣、西裝的大叔們一起從暖氣超強的Green Car下車,冷冽的空氣立刻讓我有一種真正歸鄉的感受。從仙台車站西口一踏出來,啊!這就是我出發前天天在Google Map上研究的仙台站前天橋啊!

這個設計實在是相當特別,利用天橋讓行人來往於站前的各個百貨、商業大樓等等,而使得下方的公車站不會因為行人的穿梭而產生危險,發車更順暢,即使我是最不喜歡爬樓梯的人,天橋也有許多電扶梯、電梯相連結,對那些需要無障礙設施的人,以及提著大行李的觀光客來說真是相當方便。

03

對到訪仙台的觀光客來說,仙台的交通主要以巴士為主,雖然有地下鐵,但距離各個主要景點還是有些許距離。而「るーぷる仙台」便是仙台市為觀光客設計最簡便的遊仙台方式,固定時間的班次,幾乎停靠在各個重要觀光景點上,加上划算的一日乘車券還能折抵許多地點的門票錢,當然也成為我初遊仙台最好的選擇。

04

搭著「るーぷる仙台」,我跟其他的觀光客一樣,15分鐘後在「瑞鳳殿」下車,終於要與安眠在此的「獨眼龍」相會。這個位於青葉山經峰上的墓地,是伊達政宗公生前與家臣登山時自行指定的。也因為在山坡上,所以下車之後要先走一段稍有斜度的坂道,或許是平日,也或許是搭著遊覽車的團客已經離去,這一路上除了當地的居民以外,就只有我邁開腳步向前踏去。

05

好不容易來到瑞鳳殿的入口,接下來的考驗是長長的石階。我是沒有認真去算,但導覽說這段路有六十二階,剛好與仙台藩六十二萬石相符合。在這裡所埋葬的除了藩祖伊達政宗以外,伊達家二代、三代藩主以及九代、十一代藩主也都埋葬於此,另外還包含了五代藩主以後各藩主夭折的子女在內。

06

一路上除了茂密的森林(真不愧是杜之都)以外,也有應景的楓樹和各式變葉木,美麗的景色也成了雙腳的驅動力。或許當年政宗公除了看上經峰上可遍覽領地的優點,美景或許也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吧。

爬著爬著,我也終於來到了瑞鳳殿的所在地。在這裡仙台藩為前三代藩主建造了靈屋,分別是瑞鳳殿(政宗公)、感仙殿(二代忠宗公)以及善應殿(三代綱宗公)。

07

看見靈屋以及週邊建築,突然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受...,啊,雖然規模有差距,但建築的風格就像日光東照宮一般,徹底展現了安土桃山時代的華麗感。那種十四年前曾讓自己讚嘆不已的風格,如今也能在瑞鳳殿感受到。

雖然真正的墓所已經在二次大戰的仙台空襲中完全付之一炬,但自1979年起花了六年的時間,終於將三間靈屋重新再建完成。在重建前,為了徹底調查墓地的狀況而進行開挖,並且透過當時相當新的DNA技術,鑑定了三代之間的親子關係,以及利用遺骨復原了三代藩主的容貌和推估身高,這些紀錄都在旁邊的資料館裡可以看得到。原來我對政宗公的印象,都還停留在渡邊謙先生所飾演的「獨眼龍政宗」那樣的高大英挺,事實上以科學復原的政宗公身高只接近160公分,跟當時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相當。

08

離開瑞鳳殿後,一樣搭乘「るーぷる仙台」來到了原來是仙台城三之丸所在地的仙台市博物館,1986年新建完畢的博物館,隨著1982年東北新幹線開業,以及1987年NHK大河劇「獨眼龍政宗」的推波助瀾下,成為了仙台市的重要旅遊景點。

裡面的常設展主要介紹仙台市從古代一直到近世的發展過程,可以讓人了解到伊達藩時代之前的仙台,以及明治維新後的仙台是如何變成如今的樣貌。其中最主要的收藏品是被列為日本國寶,與「慶長遣歐使節」有關的資料,以及重要文化財如政宗公所用的「 黒漆五枚胴具足 」及「 銀伊予札白糸威胴丸具足」(著名的軍扇兜熊毛具足,由豐臣秀吉所賜)等等,是戰國迷不可錯過的博物館。

09

從博物館的後方,沿著指示牌可以登上仙台城的本丸遺跡。當年政宗公建城於青葉山上,因此仙台城又被稱為「青葉城」,以此城的規模和戰略地位,不難想像當年政宗公即使未能在關原戰後奪下「夢幻的百萬石」領地,對天下的野心似乎仍然反應在這座居城之中。

忍著大腿的酸痛,氣喘吁吁的登上此地,瞭望本丸遺跡,啊!果然氣勢非凡!那座幾乎已和仙台劃上等號的「政宗公騎馬像」就樹立在我的眼前!從本丸俯瞰仙台市,就可想像當年仙台藩的歷代藩主所看到的景色!

10

除了伊達政宗公之外,仙台最聞名的應該就是烤牛舌了吧!除了有牛舌專賣的餐廳以外,居酒屋、甚至是洋食屋都能跟烤牛舌扯上一些關係。

仙台烤牛舌的發跡有著不同的說法。通說是因為二戰後GHQ(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)進駐仙台,使得牛肉的消費量大增,原本在仙台賣雞串燒的「太助」老闆佐野啟四郎先生,為了有效利用剩下的牛舌及牛尾(因為老外不吃),而開了仙台第一家專賣烤牛舌的餐廳。

雖然這個說法因為形象問題而遭到「仙台牛舌振興會」的否認,但現在的烤牛舌套餐會附上牛尾清湯卻是事實。仙台本身也出產高級品牌牛「仙台牛」,但大部分的牛舌卻都自美國或澳洲進口,想想也是,這麼夯的料理若只靠品牌牛大概貨源就斷了吧。不過當美國牛發生狂牛症事件時,仙台的牛舌餐廳也大受打擊,直到後來店家連署要求,才重新開放進口。

這次在仙台眾多烤牛舌的店家中,選擇的是「甚次郎」的仙台站前本店,牛舌餐廳對台灣人來說最有名的大概是「利久」,但衝著這家店在Tabelog上的評價比利久高,就選擇來吃這家。

照片上的是「真中烤牛舌」,所謂的「真中」是取牛舌最厚的部份來處理,所以看起來厚度比一般的烤牛舌要多,吃起來不但還是很有彈性,而且肉香四溢,我終於知道原來烤牛舌是這樣好吃的料理阿!

11

雖然在仙台市內只待了短短的兩天(其中一天大部份的時間還花在來回平泉),但這個都市真可說是華麗非凡,一點也沒有砸掉當年「伊達者」給日本民眾的衝擊感招牌,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各位若是有機會,不妨搭上直飛班機前來這顆位於東北的寶石一探究竟,相信必然不虛此行!

arrow
arrow

    knet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